關鍵詞 |
7公分金葉榆,金葉榆,南平金葉榆,金葉榆批發(fā)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園林用途 |
行道樹 |
冠幅 |
100cm |
落葉與否 |
落葉性 |
生長環(huán)境 |
露地 |
樹齡 |
8年及以上 |
樹形 |
卵圓形 |
樹型 |
卵圓形 |
主要觀賞部位 |
觀葉 |
如何反季節(jié)栽植金葉榆 1、土球要稍大于正常季節(jié)栽植要求,一般大于地徑的6.5倍。 2、胸徑超過15cm樹,要裹干,用草繩或薄膜纏樹干保濕,直到樹木成活,這樣做一可以避免干熱風吹襲減少水分蒸發(fā),二可以在新根長出前保護樹體內水分。 3、夏季種植,要搭建遮陰棚進行遮陰,以減少強光的照射,避免水分過度流失。 4、樹冠修剪,疏剪部分枝葉,以水分代謝的平衡。 5、每天對樹體噴水兩次,早上10點之前,下午6點以后,養(yǎng)護10-15天?;驀姙?0-200倍抑制劑-蒸騰劑,抑制水分流失。 6、澆灌生根劑,促進快速生根。 7、吊注樹木營養(yǎng)劑。 8、確保水量供給適宜,澆水量不可太多,更不可長時間積水,根部稍微干燥更好。否則根部易腐爛,導致樹木。
金葉榆生長迅速,枝條密集,耐修剪,復壯能力強且成枝力強,因此制作形態(tài)豐富的植物造型。它不僅可以培養(yǎng)成金色喬木等風景樹,還可以作為金色灌木、各種樁景、高樁金球,可廣泛應用于樹籬、彩帶、模紋、拼圖或造型。 金葉榆根系發(fā)達,耐貧瘠,水土保持能力強。除用于城市綠化外,還可廣泛應用于山地景觀生態(tài)綠化中,營造景觀生態(tài)林和水土保持林。
病蟲害防治 黑斑病是對金葉榆為害較大的病癥之一。當金葉榆患有黑斑病后,其葉片表面將形成圓形的淺黃點。隨著時間推移以及病情加重,斑點的面積逐漸擴大,并且斑點的顏色也會發(fā)生變化。在斑點的內部將形成輪狀排列的黑色凸起粉刺,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。在黑斑病發(fā)病后期,將會在原有的斑點上形成黑色的小粒點,這是病原菌的子囊殼,這時黑斑點呈現瘡痂狀。金葉榆患有黑斑病主要與外界環(huán)境的溫度、濕度有關,當平均氣溫達到20℃、濕度過大時會導致金葉榆產生黑斑病。 對于黑斑病的預防,,需要盡量加大金葉榆的種植密度,并且要對金葉榆枝葉進行定期修剪,以防止在金葉榆生長過程中枝葉過于繁密,這樣做可使得金葉榆的生長環(huán)境通風、透光,大程度上減少黑斑病的發(fā)生,以免對金葉榆造成二次感染。第二,在冬天來臨前,需要將落到地面上的病葉進行收集并通過焚燒的方式將其銷毀,以防止病原菌順利度過冬天,避免在春天來臨時對金葉榆造成傷害。第三,在金葉榆放葉后以及子囊孢飛散前,用藥物對其進行治療。種植人員需要將1%波爾多液或者65%可濕性代森鋅500倍液制成噴霧,用于黑斑病防治。在使用藥物時,每14 d噴灑1次,連續(xù)噴灑2~3次將黑斑病。 當黑斑病已經出現7 d后,其疏導組織會被切斷,造成植株?;加泻诎卟〉闹参锎蠖鄶诞a生在對其進行修枝的位置。因此在黑斑病防治時,需要進行以下兩點工作。,在對生長較弱的植株進行管理的過程中,通過施肥等方式提升其抗病能力。在修剪植株的過程中,對患病植株進行。第二,在發(fā)病過程中,需要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~100倍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200~300倍液對樹干進行噴霧防治。 金葉榆在日常養(yǎng)護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桃紅頸天牛、飛虱、跳甲、榆紫蟲、榆毒蛾、黑絨金龜子等蟲害為害。為此種植人員應采用合理的方式對蟲害進行管理。在對蟲害進行管理的過程中,需要及時將蟲害產生的卵塊進行,這樣就能對孵化的幼蟲進行集中的處理,并將其消滅。在蟲害低齡期,應噴灑25%滅幼脲3號懸浮劑1 500~2 000倍液進行防治。在蟲害高齡期,應噴灑蘇云金桿菌乳劑400~600倍液進行防治。在幼蟲盛發(fā)期,應噴灑20%殺滅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%乳油2 500倍液。
除草松土 除草松土是對植物進行田間管理的重要方式。當種植金葉榆時,一旦田間存在雜草,雜草會與金葉榆進行營養(yǎng)物質的爭奪,從而對金葉榆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。 為此,需要通過人工除草的方式對產生的雜草進行。除草工作的開展沒有固定時間,也沒有固定的次數,操作也較為簡單。當金葉榆種植范圍內產生雜草時,用鋤頭或者鏟子將雜草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進行雜草清理時,一定要注重對于深度的控制,既不能過深,否則會導致金葉榆的根系遭到破壞,又不能過淺,否則會導致雜草的根部沒有清理干凈,過段時間后還會長出大量的雜草。
澆水 在種植金葉榆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,為枝葉的生長提供條件[1]。金葉榆的根系較為發(fā)達,因此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水分,為其根系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條件。 在種植金葉榆時,需要安排的種植人員對其根系進行實時的監(jiān)測與管理。種植人員需要定期對土壤進行翻整,如果下挖深度在30 cm左右時土壤開始變干,就需要對其及時灌溉。一般情況下,在春季、秋季時,每7~8 d就要進行灌溉,在夏季干旱時,每3~4 d就要進行灌溉。金葉榆的環(huán)境適應能力較強,在夏季時,種植人員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環(huán)境以及土壤的濕度來決定灌溉措施,在種植的過程中實現見干見濕。
金葉榆嫁接好后,5-7天接穗即可發(fā)芽,如果10天內接穗還有沒發(fā)芽的,接穗出現了問題,一次嫁接金葉榆的成活率不會達到100%也是正常的,一般嫁接沒問題成活率在95%以上,沒有成活的金葉榆,或者只是活了一個接穗的,我們可以再次重新嫁接。 金葉榆嫁接成活,個月后,對金葉榆樹頭進行支架固定,可以用到竹板,3個竹板固定一個樹頭即可,竹板用細鐵絲綁住,注意:不要綁在接穗上。2個月后需要對金葉榆的樹冠進行適當的修剪,讓其冠幅生長的更大更漂亮一些。當然了除草也是非常重要的,金葉榆樹冠小的時候建議人工除草,待金葉榆樹冠飽滿后可用除草劑+封閉。 春季嫁接的金葉榆,管理得當,秋季冠幅可達到理想的高度和寬度,例如:8-10公分高干金葉榆,秋季冠幅可達到1.5米-2米,枝條高度1.2-1.5米,這個時候金葉榆完全可以作為園林苗木出售了,經過您春季、夏季的精心管理,相信您的金葉榆會賣到一個好的價格,獲得相應的利潤??!
高干金葉榆嫁接分枝點高度根據園林中需求不同有三種高度:2米、2.2米、2.5米,根據您自己的判斷選擇其中一種嫁接高度即可;矮干金葉榆嫁接高度也有三種:0.8米、1米、1.2米,通常1米的分枝點矮干金葉榆為常見。 白榆栽植好后,澆透水,澆水2-3天會有白榆倒地的,我們應該及時扶起填土埋實,待地面顯干的時候再次澆水一次,通過兩次的澆水基本就可以了。秋季栽植的白榆,在上凍的前幾天需要再次進行澆水,俗稱“澆凍水”,起作用是防凍根系。 無論是秋季栽植的白榆還是春季栽植的,待栽植的白榆發(fā)出新的葉片時,就是嫁接金葉榆好的時間段。嫁接金葉榆需要用到金葉榆接穗,接穗可以當年冬季剪下沙藏,或者什么時間嫁接什么時間采集接穗也是可以的,采下的接穗可以用蠟封。
造型制作應依據植株的基本樹相,因樹制宜,順其天然之勢,進行藝術造型。造型手法可剪、可扎,但攀扎以夏、秋較好,此時枝條較柔韌,易彎曲;修剪宜春季進行。須特別留意的是:金葉榆萌發(fā)力固然很強,但卻是“無葉則不發(fā)”,因此,不管是造型,仍是日常修剪,對不到位的枝干可采用“逐段留葉,短截逼芽”的方法,使其逐步下行發(fā)芽到位,且不可盲目追求,不留枝葉的苦剪苦修,這樣往往會造成枝條及整株不萌發(fā)甚至枯死。 養(yǎng)護治理金葉榆喜濕,需常常澆水,防止因失水造成葉片脫落。5至8月是黃楊的生長旺盛期,可結合澆水追施幾回淡薄的腐熟餅肥。要隨時留意修剪徒長枝、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余枝條。要及時摘去金葉榆所結的果實,以免消耗養(yǎng)分。金葉榆的換盆時間,一般中小盆景可2至3年、大盆5年進行一次,對生長較弱的植株應及時翻盆。結合換盆,剪除部門過長過密的老根,更換新的培養(yǎng)土重新種植。 病蟲害防治金葉榆主要病蟲害是介殼蟲及卷葉蛾的幼蟲和煤煙病。防治卷葉蛾幼蟲、介殼蟲可用80%1500倍液噴殺;煤煙病防治樞紐是常常向葉面噴水,沖刷灰塵。
金葉榆對營養(yǎng)需求大,應薄肥勤施,以氮肥、磷肥、加上腐殖酸肥等配合使用,枝繁葉茂,長勢好。使用時,要根據不同的生長時期選擇不同的肥料進行使用。 春季萌芽時,以氮肥為主,秋季以磷鉀肥和有機肥、腐殖酸或甲殼素等為主,有利于提高苗木的營養(yǎng)儲備和苗木的抗逆能力,提升冬季的抗寒性和抗旱性。